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庆大观原点景点素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重庆大观原点景点素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谢邀应答!
我们知道,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以降,中华传统文化一以贯之数千年的“允执厥中”思想的核心即我们一个中国的“中”。(古《精蕴》:“一中为忠,二中为患。”)
大约2010年前后,清华大学收藏的校友捐赠的“清华简”《保训》篇被成功破译,进一步佐证了古代“中”思想确实存在。已故考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教授曾指出,《保训》的发现,堪称可与发现殷墟甲骨文遗址比肩的重***现。
追溯北宋•晁说之(1059—1129)在其《答朱仲髦先辈书》中所指出的“所谓中者,用之则曰和曰孝曰礼曰智曰仁曰勇曰强曰纯曰一曰明曰诚,其实皆中之谓也。以故彼之学者惟知过不及谓之中,而于肫肫渊渊浩浩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则莫知也。(详见《景迂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卷一五。)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文化推崇的所谓“孝”道,其本质是强调作为西哲所谓导致“第一果”的“第一因”的核心思想的“中”!
由于“中”一贯以十字空间坐标(笛卡尔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源点、0点、中点自居,一切善的、好的、对的东西,无一例外地被这个“至大无外,至小无内”、“至高无上,至深无下”的“中”收于麾下:一如宋人晁说之所云的“所谓中者,用之则曰和曰孝曰礼曰智曰仁曰勇曰强曰纯曰一曰明曰诚,其实皆中之谓也。”
原来,所谓“孝”,不过只是对“中和”体用关系的一个朴素践行而已。
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能够做到“和孝礼智仁勇强纯一明诚”,也就等于是落实了“中”;反之,知道了凡事“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道理,也就懂得了“和孝礼智仁勇强纯一明诚”原来讲的竟是一个“中”字以蔽之的大道理!
与广大网友进一步探讨!
中国古圣贤已经开悟智慧与参透,个人与人类社会的顶级秩序及可持续最优普惠发展的根本是“***道德”,而个人与社会***道德的学习、培养、教育、实践基础即家庭中的“父慈子孝”的亲仁宗旨传承之道,修心修身之要。
非此何别于禽兽?何长于万类之灵?所以,人之此节一失,家则不能安,社会必乖乱,于古今遍可参照。
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以及迈进信息文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持续相互促进动荡,科技爆发式突破彻底对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等,更加前所未有的对个人、家庭、国家及社会形成颠覆似的发展冲击,而失去“中华文化孝道”个人与社会之锚,个人则无所本,家国社会而失序,岂无当下错乱毁灭之危与现实之困苦煎熬呢?
于此概可中外大观,于己环顾自验而已!
从人的本性角度来解释一下。
一、人类最根本的本性是什么?
利己与利他。
二、理由如下:
1、利己=生存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个体,第一要务就是谋求生存。因此,生存是生物的本能,即利己。
2、利他=反哺=孝
对父母的反哺之情,是人作为智慧生物,区别于其他生物,所独有的情感。因此,反哺是人类情感的本能。中华文化用“孝”来表述这种情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大观原点景点素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大观原点景点素描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tolarniaszczecin.com/post/8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