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庆美食竹筒冰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重庆美食竹筒冰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主料:糯米400克
辅料:腊肉50克、竹笋30克、竹荪30克、干香菇4朵、甜玉米粒30克、胡萝卜50克调味料:生抽8克、老抽5克、蚝油5克、白糖2克、盐3克、香油8克
做法:
1、糯米淘洗干净,加水刚刚没过,浸泡4小时以上。
2、沥干水,加入所有调味料和各种切成小丁的辅料,拌匀,可以冷藏过夜,更好入味。
3、竹筒用刀劈开。
4、每个竹筒都不一样的,注意看好配对,每一对用棉线扎紧下端。
5、将泡好的材料用小勺装入竹筒,注意轻敲竹筒,让米粒紧实,直到完全装满。
6、用粽叶包住竹筒开口,棉线扎紧。
7、竹筒放入放好水的高压锅中。
竹筒粽子的做法: (1)红豆、.糯米、黑米洗净后,浸泡5-6小时;粽叶洗净,煮30分钟,后用冷水浸泡;竹筒洗净,冷水浸泡备用。
(2)将浸泡好的糯米、黑米、红小豆捞出,混合放入盆中。(3)将竹筒的下端用棉线扎紧。(4)用勺子将混合后的米填充到竹筒内,不时的敲击竹筒,让米在竹筒内更充实。填满后用粽叶把竹筒上端盖起来,用棉线扎紧。(5)把扎紧的竹筒放入高压锅中,加入漠过竹筒的水,开火煮,开锅后煮35-40分钟即可。(6)出锅后,去除两头棉线,把竹棒插入竹筒中,用竹签将粽子取出。(7)把取出的粽子,在白糖中滚一圈,即可。不喜欢吃糖的朋友可以直接食用。四川的特别
冰粉具有传统的巴蜀风味。冰粉是四川乡下人夏天的一道美食,因其爽滑、透明、冰爽、美味、价廉而倍受人们青睐!与冰棍、刨冰等冷饮相比,冰粉更具它的优势和魅力,其生津消暑而不伤脾胃是任何冷饮所不能替代的!
虽然叫冰粉,其实不用冰,是用一种植物的***(黑色的象芝麻大小)用纱布包好,放在干净的水里面不停地搓揉,搓揉过程中会产生出黏液混在水里,然后加上一点点的薄荷,取出纱布包裹的冰粉籽。过不久这些混合物就变成透明的浅褐色的凝固物,晶颤颤的诱人。因吃时有冰凉的感觉,形状又像冰,更像魔芋呈半透明的感觉,从而得名冰粉。昔日的冰粉,有摊售、担售两种形式。售者用盆盛冰粉,上盖纱布挡灰尘,另用一个半截瓦缸装红糖水,缸内放一只有把竹筒,还有十来个土巴碗及汤匙。冰粉每碗两分钱,吃时将冰粉一起盛入碗内,再加入红糖水,放上汤匙即可。冰粉入口有微甜、清凉、滑爽、一吸即融的特点。
像绿箭口香糖一样的泡泡糖。还有吃起来可以把牙粘掉的糖,无花果条,太多了,小时候一包方便面都是美味,食华丰路路通,童年的广告词。[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我是重庆小杨
小时候这个时候天气热了 吃一碗冰镇冰粉最舒服了
下面我就给大家风险一下 我自己的做法
1.装备好一袋冰粉粉 这个超市就可以买到 清水两斤 有条件的可以来点黑芝麻和熟花生 果仁 水果这些 在熬一点红糖水
2.把两斤水烧开倒入盆中加入15克冰粉粉
3.开始搅拌 搅拌三分钟左右最好
4.水放凉以后放入冰箱冷藏一个小时以上
5.冷藏好以后浇上红糖水 放入一点黑芝麻和熟花生或者你们自己喜欢的果仁 水果就可以食用了
感谢您的提问:
77小哥为您作答怀念小时候最爱吃的东西,你还记得吗?
一、‘油渣炒青菜’
小的时候***还比较匮乏,不像现在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也很丰富,儿时最难忘的便是母亲作答油渣炒青菜,那时候买肉都喜欢挑肥的买,因为肥肉有油啊,用肥肉熬猪油,剩下的油渣用来烧青菜或是大***那真是香啊,至今我都难以忘怀那个味道,有幸的是近期我也做过这道菜,也算是忆苦思甜吧,这道菜在我个人主页视频中有,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看看哦。
二、‘罗宋汤’
小的时候我住在上海跟着奶奶长大,奶奶特别爱做菜给我吃,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做的“山寨版的罗宋汤”为什么说是山寨版呢,因为罗宋汤是用牛肉炖出来的浓汤,而那时候牛肉是不太好买的,所以奶奶就用排骨来代替,炖上一锅山寨版的罗宋汤给我喝,浓浓的番茄汁,卷心菜、胡萝卜、土豆,洋葱再加上猪排骨真是相当的鲜美啊,这个味道至今难忘!
三、‘面提肥肉条’
小时候父亲曾经用面粉搅拌成糊状,再把肥肉相间的肉里裹上面糊,放在油锅里一炸,炸至外表金黄酥脆,再撒上一丢丢的椒盐,哇塞那个好吃的哟,简直是太香了,最关键的是我根本吃不出来是肥肉做的,就是觉得特别好吃,特别香,记得父亲当年还骗我说这是外国人吃的,我居然也相信了,可想而知那时候的日子是多么贫苦啊,但是记忆中从小到大他们从未让我在吃上面受一点点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美食竹筒冰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美食竹筒冰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tolarniaszczecin.com/post/47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