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庆宽窄巷景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重庆宽窄巷景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宽窄巷子步行距离内(15分钟):
1、人民公园,免费公园,以民俗见长,里面有鹤鸣茶社、保路纪念馆、川军无名战士雕像、秋季的银杏景观、菊展等。
3、成都美术家协会,有一些美术展品、古建。
4、琴台路,蜀风雅韵所在地,仿古商业街,可以不用去。
5、文化公园,二仙庵,十二桥烈士墓。
6、百花潭公园,园林、竹林、芙蓉花。
7、教堂,马道街,徒步过去约20-30分钟。
8、商业街,省委所在地,秋天的梧桐树很美。
要溯源宽窄巷子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那个时候所建的成都少城。《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国在古蜀国灭亡后的两年,即公元前341年移秦民到成都。通常的说法,公元前311年,秦国大夫张仪筑成都城,成都城市的历史自此开篇,距今已有2300多年。
传说张仪筑城,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屡筑屡垮,总是立不起来。这个时候忽有一只灵龟前来相助,绕行一周后死去。张仪心领神会,沿龟迹再筑城,果然城墙牢牢站稳了。其实这个故事背后,有着现实的依据,因为张仪筑城之初,试图把成都的城墙筑得像秦国咸阳的城墙一样方方正正。然而成都平原不是关中平原,这里土地潮湿,难以找到坚实的地基,有了多次失败的教训之后,聪明的张仪根据地形,把城筑修在地势较高而又坚实的地方,但是这样修出来的城墙非方非圆,曲缩如一个乌龟。无论是城墙的形状,还是神龟相助的传说。
张仪第一次筑城并没有包围整个成都城区,城墙只框住了东边的一大半,西边还有一片没有被圈进来,于是便有第二次筑城。一座城市被分隔成了两座城,东边的较大,称为大城,西边的较小,也就是小城了。古代“小”和“少”二字通用,因此小城在习惯上被叫做“少城”。一个城市一大一小两座城,这就是古人所说的 “重城”,这种形式在成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2000多年来,少城历经无数社会风云变幻,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形成如今窄巷子四合院格局的时代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在当时比较残破的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不过成都的老百姓习惯了称这片城池为少城,所以那个时候的宽窄巷子就属于清朝八旗军队及家属住的新少城。少城的中轴线是南北向的长顺上街,而宽窄巷子则是当时42条兵丁胡同中的两条。
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据说这里所驻的是镶红旗的清军,宽巷子中一位懂蒙语的满族人介绍,胡同是蒙语的音译,关于胡同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指蒙古人在草原上扎起的蒙古包之间的通道。而到了民国年间,在中国一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气下,清朝的叫法“兴仁胡同”改名为“宽巷子”。
是由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则徐所著的《赤壁赋》中所引起的。
明代朱权在成都建造宽巷和窄巷,原本是为了方便人民居住和交通。
林则徐在《赤壁赋》中谈及了宽巷和窄巷的故事,将其比作三国时期的 “赤壁之战”,窄巷代表着孙权一方,宽巷代表着曹操一方。
这个典故也成为了研究中国传统城市文化和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除了,成都也有很多其他的历史文化景点,比如都江堰、***、成都熊猫基地等,都是成都的著名旅游景点。
同时,成都也是一个美食之都,有很多著名的特色小吃,比如火锅、串串香、兔头、蒸汽饺等,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品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宽窄巷景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宽窄巷景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tolarniaszczecin.com/post/1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