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庆景点典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重庆景点典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下是我的回答,重庆邮亭历史典故:
邮亭镇历史悠久,据《重庆市大足区志》记载,邮亭镇因古时驿站而得名。清代置邮递铺,为递送公文、信件、邮件的处所,称为邮亭,属大足县万古镇。民国时期设邮亭乡。1958年改称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
邮亭镇是“非遗之乡”,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渝派川剧),市级非遗项目——蓝染技艺、竹编技艺、邮亭鲫鱼烹饪技艺。
蓝染技艺:蓝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和审美价值。在邮亭镇,许多居民都会蓝染技艺,他们用天然植物作为染料,将布料染成各种美丽的颜色。蓝染制品不仅美观实用,还具有防虫、防蛀、防腐等功效。
竹编技艺:竹编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以竹子为原料,经过削刮、劈篾、编织等工序制作成各种实用的器皿和装饰品。在邮亭镇,竹编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许多居民都会竹编技艺,他们用竹子编制成各种实用的器皿和装饰品,如竹篮、竹筐、竹席等。
邮亭鲫鱼烹饪技艺:邮亭鲫鱼是邮亭镇的特色美食之一,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口感而闻名。在邮亭镇,许多餐厅都会制作邮亭鲫鱼,他们选用新鲜的鲫鱼,经过独特的烹饪工艺,制作成色香味俱佳的菜品。
最早的邮递事业起源于春秋时期,人们把边境内外传递文书的机构叫做“邮”。有别于今天可以日行千里的快递员,当时的快递距离为25公里,是一个成年人当天能往返的极限距离
巴南文化有许多著名的典故,下面列举其中几个:
1. 巴山大口尊
巴山大口尊是巴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陶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陶器中的珍品之一。相传,巴南文化的一位陶艺家在制作这个陶器时,不小心将它打破了,但他却意外地发现,这个破碎的陶器在阳光下呈现出了美丽的色彩,于是他将其重新组合,制成了这个独特的陶器。
2. 巴山折沿盘
巴山折沿盘是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巴南文化陶器。相传,在制作这个陶器时,陶艺家必须经过多次失败才能制作出完美的陶器。最后,他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了这个陶器,并且在烧制过程中,这个陶器发出了美妙的声音,被人们誉为“陶之韵”。
3. 伏羲女娲传说
伏羲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两位神仙,据传说,他们是人类的始祖,也是人类文明的奠基者。据说,伏羲女娲在巴南一带生活过,他们创造了文字、八卦、音乐等文化艺术,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
4.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四川盆地,包括了巴南文化在内的多个文化遗址和文物。巴蜀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风格、艺术形式和哲学思想而闻名于世。在巴蜀文化中,人们崇拜自然,尊重生命,强调道德和***规范,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南区历史悠久。有“800年重庆,3000年巴县”之说。3000多年前的中国商代,巴人在此立国建都,秦代时设立巴郡,北周时称巴县。巴县历来是重庆郡、州、府的附廓大县,被称为重庆母县。1994年12月,撤巴县建立巴南区,是重庆38个区县中唯一带有“巴”字的地方。
巴南区文化底蕴厚重,孕育汇聚了绚丽多姿的巴文化、抗战文化、民间文化和山水文化,涌现了英雄将军巴蔓子、“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辛亥革命志士杨沧白、新中国首任女大使丁雪松等中国名人,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泉抗战遗址群、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丰盛古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木洞山歌、接龙吹打等一批文化瑰宝。
巴南区民间文化丰富,现尚存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等110余种地方特色文化***。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项,市级11项,区级55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3个,重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7个,居重庆前列。
巴南有非常丰富的民间音乐,其著名代表是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木洞山歌和接龙吹打。
木洞山歌是巴南区民间广为传唱的一种古老民歌,品种繁多,曲调优美,主要有禾籁(高腔禾籁、矮腔禾籁、花禾籁和连八句等)、罗儿调、号子、情歌、盘歌、小调等品种,现收录的1000多首,在30余所学校“带徒学艺”。木洞山歌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专题播出,在全国比赛中获多项大奖,多次与中国台湾省进行文化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景点典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景点典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tolarniaszczecin.com/post/13530.html